笔趣阁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三十七章 该谁上碑

第七百三十七章 该谁上碑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笔趣阁 www.6biquge.com,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话题很快就说到了大雁塔了。

    工部尚书倒是很认真负责的讲解着。大明目前还是能修二三十丈高的建筑的,至于是碑还是塔,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谢陛下夸赞,……不过,陛下,这大雁塔乃是塔,而陛下要建的却是碑,这两者,完全就是不同的东西,陛下……,建塔或许容易,但建碑,臣以为,难,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的,……”工部尚书说道。

    “说得也是,碑是碑,塔是塔,这两者确实是有区别,……那工部,建塔问题不大,那建碑呢?”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说建碑,而且是用整块石材建碑,则是无法成功的,就比如阳山碑材,仅仅是开凿,就要数年,更是无法运下山,更无法运到京城来,别说三十丈高的塔了,即便是缩小数倍,建个五六丈高的塔,这碑身的石材,也是采集不易,根本建不起来……,这碑若是以砖石来建,则这碑实际和塔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外观不同罢了,这砌起来的东西和整块石头建的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工部尚书说道。

    碑和塔的分别,工部尚书也说了出来。碑讲究的是用整块石头来建,而塔则不同,可以用砖石来建,也就是说,可以一块一块的堆积起来,可以讲究结构。

    “嗯,说得也有道理,这碑和塔确实有蛮大的区别,这碑讲究整块,这塔则不讲究……,和确实是个问题,……”杨改革假装沉吟。

    “……那既然用整块石块无法建成如此高大的碑,碑太小了又没有什么意思……那若是用水泥灌注出这么一整块的碑,卿家以为如何?能行否?”杨改革又接着问道。

    “回禀陛下,这……”工部尚书立刻为难了,他也是为这事整夜未眠。按理说,修碑,就应该用整块石料来做,但这显然是不行的,皇帝要修那么高的碑,这得多高多大的石材?比那阳山碑材还要大,这怎么运得下来?这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用零碎的砖石来构建,显然和碑的定义相去甚远,若是用砖石一点一点的建筑上去,修个三十丈高的建筑,倒是没有问题的,若是用上了水泥这玩意,三十丈也不是难事。

    问题就出在这里,碑讲究的是一块整体,塔则不讲究;皇帝要建的是一个三十丈的碑,那是通天塔,高高耸入云端,可不是一个几丈高的矮小建筑,显然,若是用天然石材,肯定建不出来皇帝要求的三十丈高的碑。建成塔,那显然离“碑”甚远。

    “……用水泥灌注么……”工部尚书也拿不准了,水泥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出来没多久,对于能不能用水泥灌注出一块完整的,不用搭建“碑”,工部尚书也拿不准,按理说,这和“天然碑材”也是有区别的,可这水泥干了之后,塔确实就是一个整体,确实就成了一整块“石头”,若是说和建碑用整块石材的要求也马马虎虎能过得去。

    杨改革笑了笑,对于用水泥修建纪念碑,并且修得异常高大,这也就是在如今水泥刚刚出世的时候这么干,若是到了二十世纪,水泥成了普遍的建筑材料,修个普通的纪念碑倒是没问题,但若是修这种国家层面的纪念碑,那可就出洋相了,那就显得没档次,不庄重。也就是现在水泥刚出来,大家对水泥是个什么东西还没一个具体而详细的界定,所以,也就任杨改革折腾了。

    杨改革现在想的不是修个几丈高的碑,杨改革想的是开疆拓土,太平洋内湖,需要的是一个能震慑住“老外”的这么一个“奇迹”式的建筑;需要的是一个能震撼本国百姓,能凝聚本国民心的这么一个“奇迹”建筑;需要的是一个承载人望、传承的“奇迹”建筑。自然是要建得异常高大,建得能“服人”才行,这对于曰后的扩张,绝对有着相当大的好处。

    虽然杨改革现在走的路子是制霸的道路,准备用铁血来扩张和殖民,可明朝向来的“朝贡”体系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能通过“威服”的方式让被殖民的地方自动归附明朝,杨改革也不会一味的动用武力,所以,这“奇迹”式的建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显然几丈高的东西不可能“服人”,还是得上这种“通天塔”才行,至于这水泥能不能修碑,这个,如今也还没有一个具体和明晰的界定,杨改革倒是钻了不小的空子了。反正这水泥也是杨改革自己弄出来的,还不是随杨改革自己说。

    “……这……,这,回禀陛下,臣也说不好,此前从来没有水泥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来修碑,臣也说不好……”工部尚书确实为难,拿不准主意,也只好如此说。

    杨改革笑了笑,心道:就知道你拿不准。

    “既然工部也拿不准,那那位卿家可说说,到底能不能行?理由是什么?”杨改革笑着问道。

    众臣听了,也都纷纷议论起来。【还是啰唆几句,二三十丈的建筑对于明朝来说,真的是没有修建的压力,中国古代的各种技术,包括建筑技术,其实都是很牛的。】

    “陛下,既然这碑不容易建,那不如建塔得了,这塔容易建……”立刻又大臣说道。

    “陛下,既然建不成碑,臣以为,还是别建了,陛下建这个碑,乃是为了纪念华夏的传承和华夏的延续,如此之重的事,建个塔什么个什么事?……”也有大臣反对。

    大臣们是纷纷发言。

    “陛下,臣以为,可以建,以整块石材建碑,这实在是太难,要想建成‘通天塔’,这根本不可能,若是陛下执意要建这种碑,那可真的是劳民伤财了,……故此,臣以为,还不如以砖石建塔呢,以砖石建塔,虽然比不上用整块石块那么雄浑,可也不差了,若是能建起这么高大的塔,……雁塔题名,也算是我朝的一桩佳话……”一个大臣说道,撇开了水泥修塔的事不说。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将修塔和雁塔题名联系到了一起。

    将这华夏纪念碑和雁塔题名的事联系在一起,这话题随之又是一转,又纷纷就这件事争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这雁塔题名,虽然风雅,可岂能和华夏纪念碑相提并论?那华夏纪念碑,乃是纪念为我华夏延续作出贡献的人,谁有资格在上面题字?谁有资格在上面留名?”立刻又人提出疑问来,将大雁塔和这纪念碑的差别说了出来。

    “正是,陛下,臣也以为不妥……”争论的人立刻多起来。

    “……陛下,既然这是华夏纪念碑,纪念的乃是为华夏延续作出贡献的人,受得是天下万民的祭拜,那谁又有资格接受祭拜?臣以为,绝不可把华夏纪念碑和大雁塔混为一谈,此碑绝对不是风花雪月,谈风说雅的地方,……不妥……不妥,这华夏纪念碑上,能被记载下来的,一定是对我华夏的延续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绝不可能随便什么人就能在纪念碑上书文……”立刻又有人争论起来,说到了谁有资格在纪念碑上留文,谁有资格上纪念碑的问题。这实际就是杨改革准备的“浮雕”问题。

    杨改革听了想笑,这个问题一出,众人还不得问谁能上纪念碑打破头?若是这纪念碑多上几块浮雕,那这上的人还比较多,还可以分润分润,若是浮雕少,就那么几块,杨改革知道,一定会打破头。

    “嗯,说得有道理,此事,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事,这华夏纪念碑,乃是为了纪念为华夏延续作出贡献之人之事,所以,这纪念碑上的文或者记载的事,必定是代表着有着重大关系的历史事件,必定是对我华夏的延续有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大事,那诸位卿家觉得,什么人可上这纪念碑?什么事又值得上纪念碑呢?……”杨改革笑着说道。

    这个问题一出,朝堂上立刻吵起来。

    “陛下,臣以为,圣人必定是要上纪念碑的……”有人第一个就喊出了圣人的名号。

    “有道理,有道理……”杨改革听了,立刻点头称赞,怕的不是谁上碑的问题,而是怕别人不讨论这个问题,等你们把谁上碑的问题都讨论过了,看谁还出来讨论要不要建。讨论到这里,实际这碑就成了必建了。杨改革自然是满心欢喜的赞成,至于谁上碑,谁不上,这个杨改革倒还不是那么看重,只要大家都没意见,谁上都可以。

    这个倒是没有太大的争议,不管如何,孔圣人在明朝都是不能被冷落的主,好事塔都沾得上边。

    这个话题一开,这文华殿,立刻吵成了一团,很多大臣还奇怪,这要不要建都还没讨论,你们怎么就把谁上碑的事说上了,还争得这么激烈?

    “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太祖……”又有大汗喊道,要把明太祖朱元璋也送上去,这个也没什么争议,不管如何,大家如今都在大明朝当官呢,不看僧面看佛面。

    “嗯……”杨改革又点点头。

    “陛下,臣以为,陛下也可以……”这个大臣想把皇帝也弄上碑去,可能是脑袋一热,有感而发,随即想到皇帝还是活人,为的正是活人祭拜的事才弄出了修纪念碑的事,现在要把皇帝送上纪念碑,这也太不吉利了,当下就闭嘴了,把说出了个半截的话咽了下去,也好在大殿里热闹,没什么人注意他。

    “陛下,既然是华夏纪念碑,那这炎黄二帝,岂有不上的道理?这可是华夏的祖宗……”有人立刻说道。

    争论到这里,又得到了一次统一,炎黄二帝又无可争议的上了“碑”了。

    “陛下,建炎黄二帝该上,那这上古的三皇五帝,岂有不上之理?……”又有人提议道,说起来,这炎黄二帝也是三皇五帝其中之一了,炎黄二帝算是华夏人文始祖,那其他几个人,也该上。

    “这个该上,这个该上……”杨改革听到有人说三皇五帝该上“碑”,立刻高声喊道,杨改革等这句话等了好久了。

    这些都算得上是没什么争议的,都是该上碑的,可接下来,争议就大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向来我大明百姓,也被称作汉人,这传承也是在汉朝起的,也至少有一两千年了,臣以为,汉朝可以上碑……”有人提议道。

    这个提议说出来,倒是没什么人反对,这汉人的说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汉朝上碑也就说得过去,否则,这汉人的来历岂不是没了出处?

    “嗯,也有道理,这汉朝确实该上碑,不过,该谁上碑呢?或者什么事件比较特殊,值得说道……”杨改革也肯定了汉朝上碑的说法。

    杨改革这一问不要紧,倒是给问出了不小的事端来。

    “……陛下,臣以为,自当是汉高祖斩白蛇……”

    “斩白蛇怎么行?自然是大汗开国的时候最重要,自当是这个事该上碑……”有人立刻争起来。

    “……陛下,也不对,汉高祖开国之时,大汗正穷困得厉害,也是经过了文景之治,这汉朝才逐渐的有了起色,说起汉朝,若是说最值得纪念的,自当是封狼居胥了,臣以为,该把这件事上碑……”大臣们倒是讨论得很是激烈。

    “……封狼居胥固然不错,不过那霍去病不过是一臣子,岂能以臣子之身超越帝王?这君臣的名分还要不要?这不是陷霍去病于不忠不孝之境地?……”立刻又大臣出来反驳了。

    杨改革听得那个汗,这个话题,倒是越来越热闹了,超出了自己的预料。自己不过是稍稍的引导了一下话题,这华夏就如此火爆。

    经过大臣们数次交锋,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汉朝该上,霍去病也该上,但怎么得,也得把汉武帝弄上去,不然君不君,臣不臣的,没个体统也不好。

    杨改革见自己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也就没心思管到底该何人何事上碑了。杨改革最看重,最关注的,实际还是三皇五帝的上碑。这三皇五帝上碑了,杨改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他的,也没什么要过问的了。

    (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唐锦绣夜的命名术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凤囚凰邪王追妻坑爹儿子鬼医娘亲三国之召唤猛将明天下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百度宅男当崇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云和山的此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和山的此端并收藏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