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刀丛佛影 > 六七、圣僧受崇 石虎南游

六七、圣僧受崇 石虎南游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笔趣阁 www.6biquge.com,最快更新刀丛佛影最新章节!

    公元334年(咸和九年)六月,陶侃逝世后,东晋朝廷任命庾亮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并加职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庾亮推辞开府之职,从原来的的芜湖迁移到武昌镇守。自此庾亮代替陶侃开始了对长江上游一带的管制。

    庾亮本人风流倜傥,喜欢清谈,所以特别喜欢招纳风流儒雅的人才担任他的僚属。

    庾亮久仰殷浩大名,便征召他担任记室参军一职。

    殷浩从少年时代,就在江东享有美好的名声。他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尤其精通玄理。与他的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

    殷融论嘴上功夫斗不过侄子殷浩,但是在著书立说方面却能胜过殷浩。殷浩少年风流,口若悬河,因此被那些风流辩士们所推崇。

    有些人故意考问殷浩:“听很多人说做梦这玩意儿能预示第二天的运势。有的梦特别灵验,比如:将要做官了就会梦见棺材,将要发财了就会梦见大粪,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殷浩想都不想,张口就来。他说:“官位本来就是腐烂恶臭的东西,所以即将做官的人,才会因此而梦见死尸和棺材;钱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的人就会梦见粪便。”

    考问他的那些人听了不禁拍案叫绝。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当时的人都将他的此番言论当做是至理名言。

    晋朝廷的太尉、司徒、司空三个最高府衙都征召殷浩为官,可殷浩都给予推辞,一律不就任。

    后来征西将军庾亮征召他,大概是惺惺相惜吧,他才应招,担任了庾亮的记室参军。

    殷浩第一天参见庾亮就发现了问题。

    他一见庾亮乘坐的马匹,突然大吃一惊,对庾亮说:“这匹马虽然威武雄壮,也属于名马,但是妨主,对您不利啊。”

    庾亮说:“怎么会呢?我骑了好几年了,挺好的啊。”

    殷浩指给庾亮看,说道:“你看这马,额上有白色斑点,是名马,叫做的卢。虽然它快马如风,但是对主人不利。伯乐《相马经》上说:‘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又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所以将军您不应再乘坐这匹的卢马了,最好马上把它处理掉,卖了它吧。”

    庾亮说:“哦,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三国刘备不就是骑的一匹的卢马吗?那匹马不但没妨主人,而且在关键时候,一跃而过了几丈宽的檀溪,还救了主人一命呢!哈哈哈……”

    殷浩说:“可是后来换了庞统,不是让他死在了落凤坡吗?所以我劝您还是卖了它吧。”

    庾亮哈哈大笑:“卖掉它,不是我舍不得。你想想,既然咱们明知道它是妨害主人的,为啥我还要卖给别人让它妨害别人去呢?不如就留给自己好了。”

    这让殷浩感觉自己的想法很卑鄙低下,也让他更佩服大将军庾亮的高风“亮”节了。

    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表面上两人亲密无间,暗中却一直在争强斗胜,谁也不服谁。

    两人很想分出个高下来,这天,桓温就主动找到殷浩,当面锣对面鼓,直截了当地问殷浩:“你我相比,你认为咱俩谁更优秀突出呢?”

    殷浩也不客气,当面给了桓温一个下马威。殷浩回答道:“我与你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谁好谁赖,孰优孰劣,非常明显啊!难道非要让我明说出来吗?”

    桓温说:“当然要说出来,一定要决一雌雄,分出高低来,你就说咱俩谁更胜一筹吧?”

    殷浩当仁不让,他说道:“如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做我自己。”

    这样,桓温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谢尚听说殷浩擅长清谈,特意去拜访他。殷浩没有做滔滔不绝的议论,只是给谢尚阐述了一些道理,说了几百句话;不但谈吐举止有风致,而且辞藻丰富多彩,很能动人心弦,谢尚感觉很是震惊。

    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向往,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

    335年正月,后赵改年号为建武,实行国内大赦。

    后赵王石虎借鉴石勒的教训,简政放权,早日让自己儿子“亲政”。下令让太子石邃处理、决断尚书奏事,只有祭祀郊庙、选任地方官员、征伐、刑杀方面的国家大事由石虎亲自处理。

    石虎喜欢营建宫室。他嫌原来的宫殿规模小,便修建了鹳雀台。哪知鹳雀台刚建成,就倒塌毁坏了一角。他认定是一个“豆腐渣”工程,便二话不说,实行了就地“问责”,未经“拘捕”、“审判”等法律程序,就直截了当地杀死了负责建造的典匠少府任汪。又让人重修,规模比原先扩大了一倍。

    石虎很喜欢自己的太子儿子石邃。石虎问侍中、太尉、尚书令夔安和司空郭殷道:“你们看朕的太子能力怎么样呢?”

    夔安和郭殷答道:“皇帝英明,太子聪慧英武。”

    石虎哈哈大笑:“是啊,朕真是难以明白:司马氏怎么放着这样的福分不好好珍惜,竟然要父亲杀儿子,哥哥杀弟弟?你们说说,朕有什么理由要杀石邃呢?自己的亲骨肉却要互相残杀,真他妈的不可理喻。”

    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石虎兴奋之下,封石邃的保姆刘芝为宜城君。这个保姆刘芝就开始干预朝政,接受贿赂。于是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都跑去巴结她。

    现在该提到圣僧佛图澄了。当初,后赵国主石勒因为天竺僧人佛图澄预先就能够得知事情的成败,并多次得到验证,便恭敬地侍奉他,并在很多时候恭敬地称他为“圣僧”、“大和尚”

    “和尚”一词,又作“和上”,原来是从梵文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可见“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道行高深、堪为人师的僧人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僧人都能如此称呼的。这个称呼也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尼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慢慢演变成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僧人专用的名词,这和原来的字义是不合的。

    “和尚”前边加了一个“大”字就更不是一般的僧人了!

    石勒只在小范围称呼佛图澄为“大和尚”,当时这个名头并不怎么响亮。

    石虎即位后,侍奉佛图澄更为恭谨。

    这天朝会,石虎宣布,封“大和尚”佛图澄为护国法师、丞相、法王。给佛图澄划出土地百顷,建造丞相府邸。安排丫鬟仆人各一千人,吃穿用度,一律锦衣玉食,比照王侯标准供应。

    大和尚佛图澄对这些职位都没有接受。

    佛图澄说:“出家人四大皆空,要这么多的头衔干啥呀?和尚只以普度众生为天职。浮名浮利如浮云,陛下不必为老衲的名誉地位费心了。再者老衲住惯了寺院陋室,每天过午不食,严格执行僧侣戒律,有时一天一顿饭,有时数日甚至一顿饭也不用吃。给老衲建造那么广大的府邸,提供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有啥用呢?”

    石虎一看佛图澄如此坚决,便说:“既然大和尚不要这些高官厚禄,也罢。那就这样吧:大和尚不应该跟一般小沙弥一样穿布衣袈裟,应该穿绫锦。自今日起还要乘雕辇。到朝会的日子,大和尚要由太子、各位公卿扶持上殿,到了朝堂门口,掌管朝仪的人唱名说:‘大和尚到!’,朝堂的所有大臣都要起身恭敬相迎。在朝堂之上设置专门座位。由司空李农早晚问候圣僧的起居。这几点儿,请大和尚千万不要再推辞了。”

    佛图澄摆了摆手,还是不愿接受的意思。

    石虎说:“大和尚一向劳苦功高、功勋卓著,要是一般的人如果对国家有这样大的贡献,早就封侯封王,良田万顷,妻妾成群,子女满堂,金银珠玉,堆积如山了,正因为是出家人,清心寡欲,啥都不要,才更让朕和满朝文武于心不安。就这样吧,朕大胆替你做主了,你就别再推辞了。”

    佛图澄想想这些,很可能对弘扬佛法有帮助,又不算出格,也就勉强同意了。

    石虎高兴地说:“哈哈,这还差不多。”

    石虎同时下诏各族人等均可信教,佛教因此在中华大地上更加昌盛。

    于是,佛图澄住到襄国净土寺里,司空李农每天代表皇上前往询问大和尚的起居情况。每日问安。太子、公卿每五天朝见他一次。

    每次朝会时,佛图澄坐着八个人抬着的辇,身前身后由太子、公卿们簇拥着,一齐走向朝堂。进入大殿的时候,主管礼仪的官员高呼一声:“大和尚到!”除石虎外,大小文武百官都要向佛图澄行礼问好。然后佛图澄在皇帝为他特设的席位上落座。在诸位大臣当中,他是唯一可以坐着参政议政的特殊人物。

    国内人受朝廷尊重佛教的影响,大多崇尚佛教。佛图澄所在之处,无人敢朝着那个方向吐口水。更没有人敢冲着佛图澄所在的方向小便。大家争着建造寺庙,削发出家。

    很多人一提起石虎,就对他的暴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石虎碎尸万段。好像这个皇帝只有一个缺点:残暴;只有一个优点:特别地支持佛图澄弘扬佛教。

    其实,在他上任初期,还是干过一些好事儿,有过善政的。

    石虎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首先是加强农业生产。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成为统治者能否维持统治的关键问题。为此,石虎采取各种方法屯集粮食。

    他先派官员带领百姓开展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他委派典农中朗将王典带领一万多人的队伍去海滨开垦农田,于是从幽州东到白狼,赵国大肆开展了屯田运动。

    屯田之外,石虎还非常注意屯粮,备赈灾荒。将收集到的粮食,依傍河岸建仓储存,减少百姓转运的劳烦。

    在粮食短少情况下,还想出了让犯罪人以粮赎刑的办法。并将这些粮食储存起来,等到灾年,下令开仓向农民供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受灾害严重的地区,农民可以免一年劳役,以便有时间从事田间劳动。同时,针对原来将罪犯当作劳工让他们大修冶炼、形成民怨载道的情况,石虎下令:“从今以后,凡是罪犯需要发配边地的,都要由皇帝定夺,不得随便发配。只要不是亲手杀人,故意杀人的罪犯,都一概赦免,让他们戴罪立功,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粮食生产。

    此外,为确保农业生产,石虎仿效历代皇帝,亲自在桑栏梓园耕籍田。还对地方官吏不重视农业生产,不从事田地农桑种植劳作者予以贬斥。长乐、卫国的守宰就因不开耕地、不修农桑受到了贬职的处分。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石虎还注重整顿吏治,进一步推广儒家思想,使之成为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被历代尊崇。十六国政权中仰慕汉学、推荐儒教者不少,石赵政权就是其中之一。

    石勒在位时,曾设置大小学博士,推广儒学。石虎即位,重新设置国子博士、助教,下诏命郡国立《五经》博士,又遣国子博士到洛阳抄写经书,继续弘扬汉族文化。

    从三国曹魏开始,吏部选官皆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石虎对之沿用不改,并进一步加强。在他看来,“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缙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为此,即位之初,他就下令吏部以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然后由中书省、门下省宣布名单,被宣布者方可任用为官。

    石虎下诏严令惩罚那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选官之官,保证九品官人法的严格执行。他罢免了舞弊枉法的吏部朗中魏奂为庶人,任用亲信做吏部朗中以整顿吏治。针对当时豪强逞势、贿赂公行的状况,石虎选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整顿豪强百官。

    夔安聪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贤明,不仅在行政事务上卓有见地,将后赵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独树一帜。后赵太祖石虎对夔安的军政才能皆十分赞赏,一直予以重用。

    把国内林林总总的事务安排就绪之后,后赵王石虎突然心血来潮,带着十几名亲兵卫队来到南方巡游,十几天功夫就来到了长江岸边。

    手下的游动骑兵十多人跟随石虎到达长江,与历阳城隔江相望。

    这天,历阳太守袁耽跟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坐着大船在长江里跟属下钓鱼。突然,手下惊呼一声:“大人,您看,怎么会是石……石……虎呢?”

    “啊?”袁耽大吃一惊,他抬头一看,距离他不到百米,果然有几个人在长江边指指画画,谈笑风生。其中那个胡人高鼻深目,长长的胡须,不是石虎又是谁呢?

    袁耽一看,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嗯,是他?袁耽揉揉眼睛,看了又看,又问了好几遍手下人,最后终于认定:对,确实是他,果然是他——石虎。怕什么来什么啊,我的娘哎,你怎么不打个招呼就来了呢?

    袁耽赶紧命令手下:“往南开船,赶紧!赶快逃命!”

    你看人家石虎,就像走亲戚一样,在晋朝控制的历阳城下,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就像在自家的家门口或者自家的炕头上,又吃又喝,有说有笑——你这不是欺负人家袁耽胆子小吗?你这样潇洒从容,你也丝毫不替人家袁耽想想啊!

    再转过头来看袁耽,就十分可怜了——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颤颤巍巍,哆里哆嗦,回到历阳城里之后,一面吩咐手下小心戒备,命令手下白天黑夜一律城门紧闭,没有命令不得打开城门。一面赶紧具表上奏朝廷。

    袁耽在奏章上说:“大事不好!大事不妙!十万火急。在历阳发现石虎带领骑兵,突然兵临历阳城下。请朝廷救急!”

    可能是因为袁耽慌了神傻了眼吓破了胆,奏报上竟然忘了说对方骑兵的数量。

    给读者的话:

    十分抱歉地告诉诸位读者:因出差三个月,没有及时更新。望广大关心、支持者见谅。

本站推荐: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唐锦绣夜的命名术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凤囚凰邪王追妻坑爹儿子鬼医娘亲三国之召唤猛将明天下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刀丛佛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哎呀可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哎呀可笑并收藏刀丛佛影最新章节